1.美陆军启用数字仿真与分析中心,强化导弹防御研发能力
【据欧洲国防工业2025年8月21日消息】美国陆军太空和导弹防御司令部(SMDC)在红石兵工厂正式启用数字仿真与分析中心(DSAC),该设施当日举行剪彩落成典礼。这座占地8,000平方英尺的先进设施专注于定向能战略武器、高超音速、战术空间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化,通过提供建模、模拟、分析及集成的计算能力,强化SMDC技术中心实验室的核心能力。导弹防御司令部司令Sean A. Gainey中将强调,DSAC通过数字工程架构实现数千次虚拟测试,可降低研发成本并加速功能部署;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局局长Nicole Olbricht指出,该中心将促进军方与行业合作,简化从概念到部署的全流程,支撑空中、太空和导弹防御领域的技术突破。
分析认为,对美而言,通过数字仿真技术整合定向能、高超音速等关键领域研发资源,优化从技术验证到实战部署的全流程效率,大幅提升反导系统的成本效益与快速响应能力,为维持其在先进防御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提供核心支撑。对我国而言,美数字仿真研发体系将拉大中美武器研发效率差——我国仍依赖较多实体测试,美低成本快迭代优势或致我国反导技术更新滞后。该中心若成美主导协作平台,可能削弱我国在国际联合研发中的话语权,还可能面临专用仿真软件等出口管制升级,延缓我国战术空间技术实战化。
2.美国Firehawk公司成功试射3D打印混合动力火箭,速度突破音速
【据欧洲国防工业2025年8月26日消息】美国Firehawk Aerospace公司在陆军应用实验室(AAL)支持下,成功完成全球首款3D打印混合动力火箭飞行测试,该测试是双方合作的第三阶段小型企业创新研究(SBIR)项目重要内容。测试中,这款名为“Firehawk Analog”(GFA)的火箭从移动发射平台垂直升空,爬升超18,000英尺、速度突破音速,数据验证其方向稳定性、推力性能优异,同时凸显混合动力推进与3D打印结合的高适应性及低成本优势。Firehawk首席执行官Will Edwards表示,此次实现GMLRS规格混合动力系统从设计、开发到发射的全流程突破,公司下一步计划对“标枪”级“毒刺”级火箭开展飞行测试,目标替代美国防部现有武器系统固体火箭发动机。
分析认为,对美而言,3D打印与混合动力推进结合既缩短装备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又为现役武器系统提供更经济的替代方案,可加速战术装备迭代,强化其军工先进制造的技术主导地位,为后续战术系统升级奠定基础。对我国而言,美3D打印混动火箭试射暴露我国军工增材制造与混动技术短板。美若借专利壁垒重构战术武器供应链,将挤压我国相关材料采购渠道,倒逼我国调整火箭研发路径,增加自主研发攻关难度。
3.美军首次测试AI空战指挥官"星智"系统实现秒级决策革命
【据福克斯新闻网2025年8月26日发布的消息】美国五角大楼近期完成历史性测试,实现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在实战演习中接受人工智能“空战指挥官”战术指挥。此次测试由 Raft AI 公司开发的“星智”战术控制系统主导,标志着AI在空战领域从辅助决策迈向实时指挥的关键跨越;演习中,F-16、F/A-18和F-35战机编队通过该系统获得个性化战术支持,决策响应时间从传统分钟级压缩至秒级,系统还展现出实时验证、威胁感知、闭环决策三大突破性能力。Raft AI提及技术民用潜力,称可助力规避民航与军机相撞事故,同时强调“人类最终决策权”原则,目前美军尚未透露系统具体部署时间表。
分析认为,对美而言,秒级响应与多维度核心能力显著优化空战指挥流程,打破传统人力指挥局限,既能强化空中作战态势感知与快速决策效率,又可通过军民两用属性拓展技术应用场景,进一步整合AI与航空作战体系,巩固其在空战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对我国而言,“星智”系统标志美空战进入AI实时指挥阶段。我国航空AI仍处单一任务辅助,未形成多机型实时指挥闭环,美秒级决策将压缩我国空战反应窗口。其军民两用属性或让美抢占航空AI国际标准先机,我国若不加快技术落地,将陷规则被动,还需加速战机与AI系统融合,否则将存体系协同短板。
4.国防部成立跨机构联合工作组,为美国作战人员提供负担得起的C-sUAS能力
【据美国国防部官网2025年8月28日消息】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宣布为应对敌对无人机日益增长的威胁,已指示陆军部长正式成立401号联合机构间特遣部队(JIATF 401)。该跨机构团队将汇集各机构专业人才,向国防部副部长直接汇报,旨在消除官僚主义壁垒、整合资源并强化权力授权,以快速向作战人员提供负担得起的联合反小型无人机系统(C-sUAS)能力,目标涵盖击败对手威胁、保护国内外人员与设施及维护国家领空主权。赫格塞斯强调,在本届政府领导下将通过创新与整合确保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分析认为,对美而言,此举通过跨军种资源统筹优化从传感器研发到定向能武器部署的全流程,加速高功率微波、Ku波段雷达等技术的实战转化,强化对低慢小目标的探测拦截能力,可显著提升应对小型无人机饱和攻击的快速响应水平,为其“区域防御-点防御”双层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对我国而言,JIATF 401 凸显我国 C-sUAS 领域军种协同不足、技术转化慢的问题。美先形成一体化反无人机能力,将加剧我国防御压力。美若加强传感器等出口限制,将影响我国无人机军民融合,还可能边缘化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
5.五角大楼计划削减关键技术清单
【据美国MeriTalk网2025年8月28日消息】为改革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模式、服务作战人员需求,首席技术官埃米尔・迈克尔正推动关键技术清单削减。该清单最初旨在吸引私人资本支撑国防优先事项,后扩展至涵盖生物技术、量子科学、下一代无线技术、可信人工智能、微电子等14个对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与前任“扩容”思路不同,迈克尔拟通过清单精简,推动国防部围绕作战人员需求聚焦核心任务;改革采用高速“基于冲刺”模式,在保障长期研究投资的同时加速近期创新,更新清单预计很快发布,目前尚未明确保留领域(仅人工智能或成重点)及对现有研究、过往投资的影响,国防部称此举旨在“巩固美军技术主导地位”。
分析认为,对美而言,此举是国防科技战略的核心优化,将14个技术领域从“全面铺陈”转向“任务驱动型聚焦”,可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实现研发力量与私人资本向核心领域精准集聚,避免技术投入“广而不精”,加速人工智能、微电子等关键领域实战转化,强化国防科技对作战需求的支撑,在威胁快速演变中夯实军事技术优势。对我国而言,美精简关键技术清单是资源聚焦核心领域,或加剧我国在AI、微电子等赛道的技术代差。美借精简吸引资本加速技术实战化,我国若不调整资源分配,将陷研发滞后。美还可能主导国防科技赛道选择,让我国陷规则被动,增加核心技术引才引智难度。